廖孝鳳,女,1969年11月14日出生,現(xiàn)居住在贛州市崇義縣金坑鄉(xiāng)?;楹螅居幸粋€和和美美的家庭,可是“天有不測風云”,2001年,家庭的“頂梁柱”,她丈夫在廣東省韶光市一家采石場工作時,不幸發(fā)生安全事故,奪走了她丈夫的生命,留下32歲的廖孝鳳和一個剛出生不到3個月的兒子、年僅5歲的女兒,家里還有體弱多病的公公婆婆和一個從小就癡呆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小叔子。家庭的重擔一下子全壓到了她一個人的身上,讓她飽嘗了“上有老下有小”的艱難,但困境沒有讓她退卻,反而激發(fā)起她掌舵家庭之船在風雨中前進和命運抗爭的勇氣和決心。
俗話說,婦女能頂半邊天,但有這樣一位平凡的農(nóng)家媳婦,用十七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為貧困家庭撐起一片天,含辛茹苦養(yǎng)育一雙兒女,無微不至地照顧體弱多病的公公婆婆和智力障礙的小叔子,她的孝心和不等不靠決心感染著周邊村民,她就是廖孝鳳。
廖孝鳳,崇義縣金坑鄉(xiāng)坪洋村的一名農(nóng)村婦女,今年49歲。2001年,在廣東省韶關市一家采石場工作丈夫,因石場發(fā)生事故離開了人世,留下32歲的廖孝鳳和剛出生不到3個月的兒子、年僅5歲的女兒。家里還有體弱多病的公公婆婆和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小叔子。
一個家庭到了如此田地,也算是散了。上有老下有小,一家6口人的生活重擔全壓到了廖孝鳳一個人的身上,讓這個家庭陷入了重重困境之中。但在這看不到希望的艱難生活之中,她并沒有放棄,而是用自己單薄的肩膀扛起了這個家,扛起來作為母親和兒媳的責任。
為了撐起這個殘破的家,廖孝鳳起早貪黑地干農(nóng)活,到家鄉(xiāng)附近的山場打零工,幫人砍竹子、扛木頭。一根又一根,一年又一年,她每天都要勞作10幾個小時,為了節(jié)約時間,她中午也不回家吃飯,而是帶飯到山上應付一下自己的胃。但她不能到外地去打工,家里還有老人小孩需要照顧,她要在天剛蒙蒙亮的時候起來為他們做好早餐溫在鍋里。晚上回到家吃完飯,她還要洗好一家人的衣服、收拾好家當……只有在下雨天的時候,她才有時間陪兩個年幼的孩子。
這一堅持,就是十幾年!2015年,正好趕上國家的精準扶貧政策。由于她家的特殊困難,通過個人申請和層層審批,被確定為精準扶貧建檔立卡貧困戶。有了國家政策的支持,廖孝鳳感覺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她更加努力地去勞作,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徹底改變家里的貧困狀況。
苦心人,天不負!通過一系列精準扶貧惠民政策,今年她家發(fā)展養(yǎng)殖了120多只雞,種植了油茶6.8畝,加上平時打零工賺來的錢,今年預計可實現(xiàn)人均家庭收入8400元,可實現(xiàn)預脫貧。加上她女兒今年7月也大學畢業(yè)了,現(xiàn)在浙江省余姚市教書,有了穩(wěn)定的工作,脫貧質量更有了保證。難得可貴的是,她的兒子也十分爭氣,去年考上了縣重點高中。
每每跟人談起自己的家庭,公公范和銘總是忍不住老淚橫流:“如果沒有她,這一個家早就沒了,我們都不知道應該怎么活下去。有這樣的兒媳,是我們家上輩子修來的福氣!” 如今,在這個家庭展現(xiàn)出來越來越多的笑容,在國家扶貧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在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這個殘破的家庭正在走向幸福、奔向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