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平在訓練中為運動員壓腿。
(紅網時刻記者 歐陽琴芳 通訊員 喻陽 劉芳 湘西報道)
“既然從事了教練員的工作,就不要怕苦,不要后悔,不要埋怨?!边@是李小平常說的一句話。
李小平,是湘西赫赫有名的舉重教練、州舉重人才基地主任,從事舉重教學訓練和管理工作已有30多年。湘西舉重人才輩出,誕生3名奧運冠軍,獲得奧運金牌4枚?,F在,年過五旬的李小平仍在堅守湘西舉重事業(yè)。2018年,李小平被評為敬業(yè)奉獻“湖南好人”。
一個陽光刺眼的下午,記者見到了正在田徑場上指導學生進行體能訓練的李小平,他帶著墨鏡,緊盯著學生訓練,走到光線相對適宜的室內,李小平摘下墨鏡,眼睛因為光線的直射瞇在一起。原來,李小平的右眼視網膜脫落,才做完手術不久,醫(yī)生得知他是舉重教練,勸他放棄教練的工作,好好保養(yǎng)?!拔业膶W生哪能丟下啊,十幾個學生每天訓練都需要人盯,我不放心他們。”李小平出院后立馬又回到了訓練場。
“舉重是我熱愛的事業(yè)”
李小平自小就熱愛體育,競賽意識也強,1980年,16歲的李小平開始在湘西州體校學舉重,因為專業(yè)素質強,訓練又刻苦,不久,他當上了舉重隊隊長,經常輔助教練管理隊員,帶領隊員訓練。后來,他響應國家號召,參軍入伍。
1985年,李小平剛退伍回家鄉(xiāng)瀘溪,正趕上縣工商銀行需要一個保衛(wèi)科長,縣人事局已將他向銀行作了推薦,與此同時,州體校也向他發(fā)出邀請,李小平果斷地選擇回母校,當上了一名舉重教練員,“因為舉重是我熱愛的事業(yè),我想出一份力,讓我的學生們在舉重上做出成績。”
僅僅3、4年時間,李小平培養(yǎng)輸送的3名運動員就在全國舉重比賽獲得冠軍,并打破全國紀錄。1992年,龍玉玲在亞洲女子舉重錦標賽上奪冠,誕生了湘西州第一個世界冠軍;李小平培養(yǎng)輸送的楊霞在1997年全運會和1998年亞運會奪冠后,不久又在2000年第27屆奧運會中奪冠并打破世界紀錄,誕生了湘西州第一個全運會、亞運會、奧運會冠軍。
“學生就是我的孩子”
成為教練員之后,李小平的時間都給了訓練場和學生,沒有社交,也沒有休閑娛樂,學生的起居和訓練狀況都需要李小平觀察。起初戰(zhàn)友和同學朋友邀請他出去聚會,他都因為要帶學生訓練拒絕了。拒絕的次數多了,李小平就不再收到邀請了,因為戰(zhàn)友們都知道:訓練場就是李小平的家,學生就是李小平的孩子。
李小平帶學生龍玉玲訓練的時候,因為訓練強度大,龍玉玲貧血,缺少營養(yǎng),嘴唇發(fā)白。李小平想盡辦法,拿雞蛋、紅棗給龍玉玲補身體。為了解決隊里貧困學生的困難,李小平經常自己掏錢給貧困學生補交生活費,并積極向上爭取運動員伙食費補助政策,或找縣市體育局反映這些貧困優(yōu)秀運動員的情況,為學生們盡可能地解決生活困難,安心訓練。
因為職業(yè)的需要,李小平很少能陪伴家人。1996年李小平的家鄉(xiāng)瀘溪縣遭遇百年不遇的洪災,縣城父母家被洪水圍困,情況危急,但李小平當時正在備戰(zhàn)省八運會,雖然內心牽掛,他還是堅持帶隊給學生進行封閉式訓練沒有回家。女兒的成長,李小平也很少參與,他對妻子說:“我們的孩子就交給你了,我隊里還有十幾個學生,他們也是我的孩子,我得管他們?!逼拮觾刃碾m然泛酸,但是還是選擇支持李小平。
“打鐵還需自身硬”
“混日子很好混,但是要想做好非常難,打鐵還需要自身硬。”李小平說。30多年來,他都堅持早晨5點起床、晚上12點睡覺。帶學生訓練時也是嚴格要求,帶隊有他的“軍事化”風格。
湘西州體校女子舉重隊剛創(chuàng)辦時,訓練經費少,訓練器材嚴重短缺,李小平上任后,沒有發(fā)牢騷,也沒有伸手問學校要經費買器材,因陋就簡自己動手制作器材,上山砍來竹竿教小隊員練動作,杠鈴生銹了就拿去拋光,還用水泥做模具,自制杠鈴片為運動員加重。
2005年,湘西州舉重人才基地成立,李小平擔任基地主任,他挑起重擔,帶領教練員勤學習強素質,建隊伍抓管理。功夫不負有心人,基地成立10余年以來,湘西舉重項目掀起了一個又一個發(fā)展高峰,龍玉玲、楊霞、向艷梅、龍清泉,這些世界冠軍讓湘西舉重基地聲名鵲起,李小平也被人稱為“金牌教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