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謝湘萍如往常一樣下工回家,進屋的第一件事就是給全身癱瘓臥床的公公擦洗、換尿不濕,然后又用注射器將配好磨碎的流食注入到插在老人鼻子的鼻飼管,給吞咽功能有障礙的老人喂食、補水……
4年多了,一千多個日日夜夜,這位賢惠的70后媳婦毫無怨言地起早勞夜照顧癱瘓公公的吃、喝、拉、撒、睡。洗臉、擦身、按摩、喂食,用無言的大愛詮釋了一個超乎尋常的孝老故事。
公公意外癱瘓 媳婦勇挑重任
謝湘萍是攸縣聯(lián)星街道雪花社區(qū)的居民,下崗工人,家住望岳西路51號。她出生在攸縣蓮塘坳一個普通的農家,三姊妹同時上學給并不富裕的家庭帶來了沉重的壓力,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她放棄升高中上大學的機會,考入糧食技校,18歲畢業(yè)就在攸縣糧食系統(tǒng)參加了工作。1999年與同在糧食系統(tǒng)工作的文翔結婚成家后,就一直和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后來夫妻倆相繼下崗,靠著四處打工賺錢,清貧的日子倒也平淡而快樂。直到2015年,這個清貧快樂的家庭發(fā)生了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
有那天,謝湘萍的公公早上五點多鐘起床摔倒在浴室里,被婆婆發(fā)現(xiàn)了,立馬打120送到醫(yī)院。診斷是突發(fā)腦溢血,手術之后便一直癱瘓在床,完全喪失了生活自理能力。由于婆婆身體不好,丈夫和弟弟、弟媳又有工作纏身,平時無暇照顧,從那時候開始,謝湘萍就辭工扛起了照顧公公的重任。因家境困難,當老人病情稍微穩(wěn)定時,她又一邊去打工賺錢,一邊擠時間全力照顧老人。
“每天六點半起床,幫公公刷牙、洗臉、喂食、翻身、捶背、換尿袋、擦身……”這些聽起來很簡單,但一個年輕媳婦為照顧公公,做起來卻相當不易。
她每日都堅持給老人洗腳、擦澡。一夜換幾次尿不濕,老人患有前列腺炎,小便頻繁,尿不濕也要勤換。為了保持老人全身干爽、清潔,每次換尿不濕之后,都要給擦洗干凈,然后撲上爽身粉,有時候被尿液浸多了,容易引起下部皮膚發(fā)炎潰爛,她就將土霉素片研成粉末當爽身粉用。
一個兒媳婦,在為老人做這一切的過程中,不僅需要耐心、體力、技巧,需要有一顆赤子孝心,更需要一種超凡脫俗的圣潔情操。
為了方便照顧老人,她與老人同住一個房間,基本上每天晚上要起兩三次床,剛開始的時候,是整晚整晚不能睡覺,因為老人是醫(yī)院醫(yī)生說已經(jīng)沒得救了才出院回家的,那時老人的舌頭是往里面縮的,全家人都擔心老人就此離去。奇跡往往出現(xiàn)在執(zhí)著和堅守之后,在她和家人不放棄、不拋棄的齊心協(xié)力下,老人的病情得到控制,只是全身癱瘓卻不可逆轉。
夏天,氣溫逐漸升高,為了讓癱瘓在床的公公能夠睡個好午覺,謝湘萍特意打來水給公公洗臉、擦身、按摩、洗腳,然后再撲些爽身粉。
為老人洗腳在平常人看來,也許不難,但是謝湘萍每次給老人洗腳卻要累得大汗淋漓。因為癱瘓老人是無法配合的,她每次只能坐到老人床上,把老人的腳抱起來放到自己雙腿上,用雙手澆水淋腳、絞毛巾、慢慢操作。
特別是每天還要為老人洗屁股,要把老人橫放在床邊,把自己的腳墊到老人身下,把老人懸起來放到自己腳兩腳之間,用盆子裝水放床旁凳子上,里面還要放醋水,防腐。
“冬天的時候隔一兩天換衣服,夏天每天都換。每個星期還要給公公理一次頭發(fā)”
由于之前老人就患有老年癡呆和冠心病,現(xiàn)在加上腦溢血壓迫部位影響,語言功能和吞咽功能、排泄功能出現(xiàn)嚴重障礙,使得很多簡單的事情變得極為復雜。
每天除了喂食、清洗、按摩外,最艱巨的任務就是幫助公公排便。癱瘓病人的消化功能不比常人,大便經(jīng)常干結,很難自己排出,這時就要靠人用手指頭伸入病人的肛門直腸,一點點的扣。而且一不小心極容易扣傷病人的直腸,引起并發(fā)感染。
謝湘萍說:“大便出不來的時候就用手去摳,這些事情我們都做。剛開始第一次的時候,說實話,是需要克服很多的,在醫(yī)院里面,我看到我婆婆跟我老公還有弟弟第一次摳屎,我也不是覺得臟,我是在想,用手在里面摳的話,是不是會摳的他很痛,出血之類的。回到家里我就不要他們弄了,我的手指比他們細長,容易扣,也不會弄傷老人?!?/p>
一個家庭的家風,才是真正的家庭不動產(chǎn)
4年多了,謝湘萍從未嫌臟,盡心盡力的為公公做好每一件事。正是謝湘萍細心的照顧,臥床兩年多的公公,身上從未生過一次褥瘡,氣色也正常。
走近坐在輪椅上的老人,這是一個在家人的呵護下活得極有尊嚴的癱瘓老人。老人靜靜的坐在那里,干凈清爽,安靜平和,絕無久癱之人那種病懨懨、臟兮兮的狀況。走進老人的住室,更沒有絲毫異味,看不出這里是癱瘓患者的臥室。
“就當是自己的親爸一樣吧”很樸素,坦然而實在。
是的,人們的世俗習慣,會認為女兒照顧父母、妻子護理丈夫是理所當然。而對于一個嫁過來的媳婦,能在平常日子里體貼孝順公婆,就是一種很值得稱道的品格了,像謝湘萍這樣體貼細致、任勞任怨照顧癱瘓在床的公公,不敢說絕無僅有,怕是少之又少。
婆婆如此稱道媳婦:“從來沒發(fā)過脾氣。不是親女,勝過親女。每次為老公公扣屎都要自己來,怕婆婆和丈夫弄不干凈。8口之家一直沒分家,一家人的飯都是她搞,早上搞了老人的事,還要料理一家人的早餐,中午匆匆忙忙又回來給公公換尿不濕、擦身、喂食,我身體不好,只能打打下手,癱瘓老人照顧得好,全靠這個好兒媳,還有在醫(yī)院工作的二兒媳,也是全力從藥物、營養(yǎng)方面給予保證。我家里兩個兒子,沒養(yǎng)女兒,人家都說,女兒是娘的小棉襖,我的兒媳就是我的小棉襖”。
“這都是應該的,我自己覺得也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面對記者的采訪,這位平凡的女性總是以略顯輕松的平靜語調淺笑著。
不僅是感恩于老人,謝湘萍還受到了公公婆婆對他們父母一片孝心的感染。
謝湘萍說:“我們做到這一點也是受我公公婆婆的感染,公公婆婆做了個好榜樣,他們對上一輩就很孝順,我們這一家,包括我自己的父母都是以孝為先,這是最重要的。說實在的我公公婆婆對我們確實是好,他們做的好,我們也要跟著他們這樣去做?!?/p>
現(xiàn)在,謝湘萍也以自己的行為繼續(xù)感染著她的兒子。讀高中二年級的兒子一放學回家,便幫著媽媽照顧爺爺,嘴里一邊親切地叫著爺爺,一邊為爺爺揉手臂。
謝湘萍說:“我們做子女的要發(fā)揚這種傳統(tǒng)美德,這是我們應該做的,這是我們應盡的責任?!?/p>
謝湘萍的感人故事,讓人記起那句名言:一個家庭的家風,才是真正的家庭不動產(ch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