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
王超虎, 1993年5月生,河南省中牟縣官渡鎮(zhèn)店李口村村民。
“我從小比常人缺少一個至親至愛的人,爸爸、奶奶把我拉扯大,他們把所有的愛傾注到我身上。成長的過程中雖然有自卑,但我仍然覺得很快樂,這些也讓我更早的知道了親人的重要性。百善孝為先,孝為德之本,雖然我經(jīng)歷了那么多的坎坷,但這也未必不是自己人生磨礪的墊腳石。父母給你最珍貴的東西就是生命,面對很多困難,不抱怨才是走下去最好的路?!蓖醭⒄f。
凄苦身世造就孝義男兒
王超虎的母親是一個精神病患者,父親是一個殘疾人。在王超虎出生后不久母親就因為神志不清離家出走,至今沒有消息,只剩下父親、奶奶與王超虎相依為命。命運似乎對待年幼的王超虎有些不公,2006年奶奶去世。13歲的他,正在讀初一,又失去了一位摯愛的親人,令一個本就不完整的家,顯得更加的孤單與凄涼。也正是這個時候,王超虎父親的身體也每況愈下。直至2008年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當年,學(xué)習(xí)成績一直不錯的王超虎,正讀初三需要住校,不能照顧患病的父親。從此,這個家變得更加的支離破碎。
“你買一些油條、水放在床邊,我自己餓了可以用手夠著吃一些,餓不死就行?!备赣H說。
“在中考前夕,學(xué)習(xí)任務(wù)繁重。當時是六月,正值農(nóng)忙季節(jié),親戚、鄰居不能替我照顧父親。自己又要上學(xué),平時都是上5天學(xué),而那一次一走就要走8天。挨到第7天的時候,實在擔(dān)心父親,我躲在被窩里哭泣??荚囃昙奔泵γΦ幕氐郊?,看到昏昏沉沉的父親,喊了好久父親才微微的答應(yīng)了一聲。桌子上硬邦邦的油條父親根本沒有吃多少......”當時王超虎跪在父親床前嚎啕大哭,為了父親能夠活下來,他下定決心放棄求學(xué),在家照顧父親,那年王超虎15歲。
吃苦耐勞獲得全村好評
2008年底,15歲的王超虎帶著父親艱難度日。眼看著春節(jié)就要到了,別人家張燈結(jié)彩、熱鬧非凡。王超虎也想讓父親吃上年夜餃子,可搜尋整個家里只有45塊錢。王超虎就用這僅有的45塊錢買了肉、白菜、面,把這個年給過去了。在一口一口的喂父親吃飯的時候他下定決心,以后要給父親看病,要讓父親吃好、住好,不再受罪。
由于當時年紀小,沒有技術(shù)、沒有知識,很多工作王超虎都做不了。即便是這樣,他也沒有放棄,找不到穩(wěn)定的工作就去打零工。15歲的他當過搬運工、工地的水泥小工,給人種過蒜、澆過地。瘦弱的他體重甚至沒有一包貨物、一袋水泥重,卻常常連續(xù)工作超過15個小時,稚嫩的肩膀被磨得通紅,雙手布滿水泡,滿滿干一天才能夠掙65塊錢,而且這樣的機會也不是天天有。再苦再累,王超虎也不愿意放棄,因為現(xiàn)在父親只有他可以依靠。他也明白,即便是這些工作也是村里的好心人看著他父子倆可憐才介紹給他干的。
“很感謝生活中幫助過我的人,感謝明知道自己干不動水泥工,卻堅持讓自己跟著施工隊掙錢的包工頭;感謝過年給自己送包子的素英嫂子;感謝這14年里所有幫助過自己的人,我只有加倍努力改變現(xiàn)狀?!?王超虎心存感激地說。
直至今天,從15歲開始照顧癱瘓在床的父親,王超虎經(jīng)歷了種種的艱辛和無數(shù)的坎坷,但他從未放棄過自己肩頭對父親的責(zé)任。每天早上一大早給父親喂完飯,幫助父親方便完,自己就去忙各種工作。搬磚、提水泥,干完自家農(nóng)活后幫助村里其他人干活,為了就是能夠多掙點錢,能夠讓父親吃好一點。也正是因為王超虎這樣的品質(zhì),全村的人都愿意給這個自立自強的小伙子提供幫助。在村里提起王超虎,村民們都會豎起大拇指說:一個了不起的孩子!
優(yōu)良品德筑起美好未來
時光飛逝,從2008年輟學(xué)到現(xiàn)在,王超虎已經(jīng)被生活磨礪成一個堅韌的漢子,27歲的他,臉上比同齡人寫有更多的謙虛與穩(wěn)重。
在他兒時的記憶中,最羨慕的就是別人的家里蓋起的樓房。他說當時自己家院子連一個像樣的大門都沒有,一個木柵欄大門、半截坍塌的院墻守護著自己一貧如洗的家。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晚上在屋里睡覺,屋子里有個“全景天窗”,可以數(shù)星星、看月亮。2014年的時候,家里的幾間瓦房實在是不能居住了,王超虎靠著自己這幾年拼命攢下的一部分錢和親戚的接濟錢,在家里蓋起了新的房子。院墻也翻新了,有了一個像樣的大門,給了父親一個像樣的家。今年,王超虎已經(jīng)還清了所有的欠款。目前靠著自己打工和務(wù)農(nóng)的收入,每年會有2萬左右的結(jié)余,他相信未來的日子會越來越好。
來源:河南文明辦